中国家具自古以来就有一种独特的气韵,精美的装饰图案,独特的雕花工艺,传递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束脚,牙头,牙条,券口,腿足等家具零部件特色鲜明,仔细品读别有一番风味。
细节处的工艺处理变幻莫测,最是耐人寻味。就以古典红木家具的腿足为例,腿足形态变化莫测,各类家具腿足不一,形状多样。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寻古典家具中的美腿设计!
01 方腿直足 方腿直足是腿足直立落地,腿呈现方形,四四方方足部垂直于地面,没有任何弧线过渡,有分明的棱角,腿足表面按照方材原样加工,无任何装饰花纹,造型简练大气。 02 直圆足 直圆足是家具腿足以圆柱形垂直落地。腿足的横截面是正圆,表面光滑无任何装饰,修长简约。 03 鼓腿膨牙 明式桌椅中特有的一种形式就是鼓腿膨牙式的设计。这种腿足的设计是牙条彭出,腿向外鼓出,形成弧线的截面,马蹄向内兜转。这样的腿足设计重心较低,张力十足,给人一种安稳的感觉。 04 马蹄腿 马蹄腿是中国传统家具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腿型设计。它的表达方式是采用仿意造型的设计理念。我想大多数读者和小编一样,有着相同的疑惑。 自然界里的动物品种那么多样化,为什么偏偏是以马为定义,成为千古流传。其实,这是和中国自古以来的民族文化是息息相关的,马自古以来就和人类有着深厚的情感,我们今日在各种建筑以及古画中就能够经常看到马的存在。 马蹄腿,在明清家具中也被称为“翻马蹄”。中国古代工匠是根据马蹄的形状进行简化处理再设计。内翻马蹄腿向内兜转,外翻马蹄腿向外兜转。蹄形腿的设计是一条从腿足的足部开始向上延伸到脚头微妙变化的线,线条刚劲有力,流畅光挺,牢固扎实。 在明清家具的四足家具(桌,几,床,凳等)中广泛应用。马蹄腿的设计和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气质相得益彰,但同时又看到了中国古人的爽朗灵动的性格。 05 三弯腿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早出现了三弯腿的设计。随着时间的积淀,到了明清时期,三弯腿的设计开始趋于成熟,有高矮型两种。 目前我们常见的三弯腿设计形态是从束腰处腿部开始向外膨出,之后在向内收,到了腿足的末端再向外兜转,一条腿足有三个来回兜转,一气呵成,圆滑流畅,形成了三道优雅的弧线。足部可装饰如意纹,卷云纹,卷草纹等经典纹样,底部通常加托泥,此装饰乃是点睛之笔,将其雅致表现的淋漓尽致。 06 展腿 展腿也被称为“接腿”,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拆卸的家具。展腿式的家具设计从唐代开始出现,此后在各个阶段都被广泛应用在家具的制造生产上。腿的上半部分在离拱肩30余厘米处装饰外翻马蹄,外翻马蹄的下端是圆腿的形状。因为这种桌类家具的设计具有可拆装性,所以古代外出狩猎时携带就很方便。 07 蚂蚱腿 蚂蚱腿顾名思义腿足的形状像蚂蚱,腿足两侧像蚂蚱的腿一样,束腰处向下腿足向外膨出,后面逐渐向内收,足底部向外翻转。在腿足的中间两侧是倒齿的纹路,香几类器物常用到蚂蚱腿。 08 裹腿 裹腿在圆腿家具和方腿家具上均有展现,灵感来源于民间的竹制家具。裹腿是一种北京匠师的叫法,在苏作家具中被称为”圆包圆”。 这种做法一般出现在无束腰的桌,几或者凳子等家具上面,做法是两根枨子在腿足外面倒成圆弧面,在腿足相交处用榫卯相接,一个腿足由两个圆形的枨子包裹,四面围成一个圈,将腿足包裹起来。裹腿制作工艺可以很好的装饰素面家具,成为一大经典之作。 写在最后 腿足,是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腿足设计,各有各的巧妙,各有各的名堂,各有各的经典。在古典红木家具的设计中,腿足不仅起到了承载重物的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装饰作用,体现了我国古代的装饰美学思想,赋予家具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时至今日,现代设计师们依然可以从经典中再创新,设计出符合这个时代审美眼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