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头条|传统柜门结构特征

来源: 机械猫    发布时间 2025-02-12 点赞量:0    阅读量: 692

 传统柜门结构特征

传统柜门由两个攒边、两个抹头、一块芯板及一个或几个横撑组成。芯板是框架结构中的重要部件,且由于芯板变形导致的结构破坏成为柜门的主要破坏形式。而木材干缩湿胀是导致芯板变形的主要原因[6-8]。为此,笔者以芯板结构及芯板与框架的结合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整体柜门结构形式。

1 传统家具柜门芯板结构

图片

图1 龙凤榫-穿带拼宽形式
Fig.1 The assembling type of threading - Long Feng tenon

传统家具柜门芯板一般由两块或几块薄板拼接而成。如图1所示,为“龙凤榫加穿带”的拼宽形式,即先将薄板的一个长边加工出银锭形长榫,再将与它相邻的薄板开出同样大小的榫口,胶拼完成后在板的背面开出一条榫口,用以穿嵌带有梯形长榫的木条。

2 芯板与攒边、抹头的结合形式

芯板与框架通过榫槽结合,如图2所示。考虑到芯板的吸湿润胀,在边部会留出2 mm的工艺槽,同时攒边上嵌槽的设计深度应预留出适当的伸缩空间,即:M=L+2L1,一般L1为2~3 mm。

图片

图2 框式家具门结构
Fig.2 Framed-furniture structure

2 柜门再设计

硬木等优质木材资源的减少与消费者对实木家具的浓厚兴趣形成鲜明对比。纯实木家具价格相对较高,大大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就用材而言,越来越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即易获得的木材成为首选。材质稍差的木材其稳定性虽不如硬木,但通过运用合理的结构形式能有效降低其变形概率。

1 芯板结构设计

交错复合实木板即采用三层交错复合技术压制而成的实木复合板[10],也称交错层积材(CLT),简称“交错板”,以其优良的稳定性在建筑及地板行业备受青睐,但在家具行业却较少使用。

芯板的稳定性是整个柜门结构稳定的重要保障。实木拼板材料由多块同一尺寸的木材经胶接方式组合在一起,但不同板材可能来源于同一植株的不同位置,甚至来源于不同植株,因此其变异系数大,板材易出现翘曲变形等缺陷。

交错层积材由三层3~6 mm厚的实木单板胶合而成。其中①与②层单板纹理方向一致,单板③的纹理方向与①、②呈90°,且材质可与①、②不同。结构详见图3。

图片

图3 交错层积材结构
Fig.3 The structure of cross-laminated timber (CLT)

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保留木质材料的原有外观属性,且通过三层复合结构能有效改善木材稳定性。

2 芯板与框架结构设计

实际生产中,芯板往往与框架组装成为一个整体后再进行涂饰等后续加工。芯板在使用过程中受环境的影响会出现干缩变形现象,又由于存在漆膜的束缚,使得整体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当漆膜束缚不足以满足芯板收缩力时,漆膜会出现撕裂等破坏形式,原本在嵌槽里面的芯板部分出现“露白”,影响整体美观性。

如图4结构,攒边及抹头上原本封闭的嵌槽设计为开放式,芯板与框架结构分开进行涂饰等后续加工,只在装配时芯板才与框架结构组装成为一个整体。

图片

图4 柜门结构
Fig.4 Cabinet door structure

这种结构形式下,通过自攻螺丝4将贴条2与芯板3固定在攒边1上,具有可拆装特征。芯板各部位均能被涂饰,可避免因芯板收缩而出现“露白”缺陷。芯板与攒边的可活动结构有效地避免了因芯板的收缩或润胀而造成的攒边破坏,且在装配中减少了胶黏剂的使用,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及环保性能。

资料来源:传统柜类家具柜门结构设计与生产实践*

陈新义 刘文金 郝晓峰 孙德林 杨 元

版权声明:由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另外有些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以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或处理。


喜欢请点赞
提示信息
机械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