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头条|除了木头,古典家具中还有哪些用材?

来源: 机械猫    发布时间 2025-02-12 点赞量:0    阅读量: 895

图片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榜爷说 


中国古典家具用材无疑以木材为主,黄花梨、紫檀、红酸枝,这也是家具爱好者津津乐道且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那么在木材之外,作为点缀与装饰功能的其他材质在古典家具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盘点家具中那些“非木制”的家具用材。





黑夜与星辰的艺术



图片

鲍鱼壳


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陷蚌、钿螺、坎螺以及罗钿等,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


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主要是夜光贝,也称夜光蝾螺)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家具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图片


古典家具中嵌螺钿,有厚、薄两种。漆木家具以薄螺钿常用,硬木家具以厚螺钿为常见,硬木家具的嵌螺钿又以清中后期的京作与广作家具最为著名。


我国古典家具中的螺钿使用最多的是夜光螺其次为砗磲、鲍鱼壳、鹦鹉螺及其他贝壳。


图片

夜光螺


夜光螺也就是“夜光蝾螺”,别称夜光贝、蝶螺,隶蝾螺科,形体较大,壳体高约176毫米,宽17毫米,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水域、台湾、海南岛、西沙、南沙群岛等地,菲律宾、日本等地海洋。


夜光螺珍珠层很厚,莹光闪耀,纹理细密,贝壳表面暗绿色、褐色、白色环纹相间,顶部常染有翠绿色斑纹。


图片

砗磲


砗磲为软体动物门双壳磲科(Tridacnidae)的海洋动物,砗磲科2属9种,体大者可达1米,如大砗磲,有海洋贝王之称。


砗磲品质好坏的标准主要为:其一,内壳玉质,温润、细腻、通透、干净;其二,砗磲外表车辙状沟纹凹凸状明显,有立体感,排列有序者为上扁平者次之;其三,壳体大小并不是判断砗磲品质优劣的唯一标准,主要是看是否具有玉质感。


图片


图片

黑漆嵌螺钿花卉纹方角柜


图片

黑漆花卉架子床


图片

酸枝镶螺钿花卉人物三镶石面西餐台椅


图片


图片酸枝木嵌螺钿“粤东省城”款石面长几


用来镶嵌的螺片多闪烁彩色,嵌成的图案花纹随照射光线角度不同,色彩也会变换,所以用螺钿装饰的家具色调富丽堂皇,装饰情趣别具一格。

图片




乾隆爷的最爱


图片



玉作为百宝嵌的材料之一,大量镶嵌于家具之上,但这种使用只是小范围小面积的,是作为百宝嵌的元素出现的。


玉在家具上的单独镶嵌并大规模应用,始于乾隆一朝,这与乾隆皇帝对玉石的钟爱有着密切联系。


图片

清乾隆 紫檀框鸂鶒木雕嵌白玉象牙三扇围屏



图片

清乾隆 紫檀镶龙凤玉璧插屏


图片

紫檀嵌青玉雕夔龙纹插屏


从故宫现藏的镶玉家具来看,大部分均为在木制座屏中镶玉板、玉璧、玉鱼、玉白菜的结构,这类家具与其说是镶玉家具,其实不妨可以看作是为这些玉器专门制作的架座。


图片

图片

清乾隆 紫檀嵌玉云龙纹宝座


图片

图片

清乾隆 黑漆嵌玉描金百寿字炕桌


乾隆时代处于清代鼎盛时期,各项手工艺技术高度发展。嘉庆以后,国力衰退,手工艺品的制作水平下降,嵌玉家具迨矣。


文中所举乾隆时期的镶玉家具可以说代表了清代家具艺术的最高水平,且大件嵌玉制品存世量极少,愈显珍贵。




上添花


图片

中国自古就是全世界当之无愧的瓷器之国,近代以前,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的瓷器烧造水平可以与中国相提并论。


用陶瓷制作家具,可见两类,一类是以瓷片为元素嵌入家具中,常见于柜门、桌案面、凳面、椅背、床围、屏心等处,以青花瓷、粉彩瓷最多。


如黑漆嵌瓷山水图罗汉床、楠木嵌瓷螭龙纹圆凳等,共同特点是瓷板甚厚而中空,正反两面皆有纹饰。


图片

图片

清中期 紫檀嵌瓷宝座


图片

清初期 紫檀嵌瓷心罗汉床


另一类即用陶瓷一次烧造成型,最常见的门类便是鼓墩,以青花瓷云龙纹鼓墩最为典型;也有陶瓷制作的冰箱传世,尺寸硕大。


图片

清雍正 粉彩如意花卉纹绣墩


图片

明中期 青花狮子绣球双铺兽鼓墩


图片

明嘉靖 青花海水龙纹双铺兽鼓凳


图片

清光绪 青花缠枝莲团螭开光冰箱


以瓷片作嵌件的家具多是用以代替桌案、杌凳的面心或罗汉床屏风式围子的石板屏心,瓷片厚度接近瓷砖,以清式家具常见,此为“镶瓷”做法。


而依花纹形象烧制瓷片,再嵌入家具面板的预留槽口内的“嵌瓷”做法很少见到,因其成本过高,工期过长。




来自皇权的炫耀


鹿



图片


鹿角用作家具,只见鹿角椅。鹿角椅按明式圈椅的结构和造型制作而成,但又与圈椅的文人气质有着截然不同的游牧气息。


用于家具制作的鹿角,一般为马鹿角。


马鹿因其体形如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故又有赤鹿之称,背部及两侧间有白色斑点。雄者生角,一般分为6叉,多者有8叉,9~10叉者也有。鹿角主干很长,长者可达1~1.5米。


图片

清 康熙亲猎鹿角椅 故宫博物院 藏

高131cm,宽92cm,纵深76.5cm


鹿角椅大致为圈椅式,椅背用一只鹿的全角制成,角根连于鹿的头盖骨上。角上的枝叉恰巧代替圈椅的鹅脖和联帮棍。后背用两支鹿角作支架,当中镶板。


图片


鹿角椅是清式家具的特有款型,由皇太极创制。作为马背上的民族,清朝皇室要求子孙把骑射当成家法,这既是炫耀了自己擅长骑射,谨遵祖训,又很好的给后辈树立了榜样。


可以说,鹿角椅的出现是中国家具遇上彪悍的满清游牧民族的一次基因突变,它沿袭了传统座椅的规格与制式,却又表现出一种非凡的帝王之气。



骨骼清奇



图片


象牙所制座屏等都趋向于工艺品范畴。家具上,象牙多作为镶嵌物,其光洁细腻,也常见染色处理的象牙,称为染牙,最宜在百宝嵌器具中制为人物或云纹。


图片

黄花梨边座雕鸂鶒木象牙山水屏风(局部)


图片

百宝嵌中的象牙(树枝)



图片

染牙透雕荷花纹器座


图片

红木嵌染牙插屏座


外,象牙常用在封堵竹制家具的末端。考究的椅具,尤其是漆制椅凳,也见有足端垫以象牙者,足见其奢。


象牙因其珍贵稀有,在明清时期多见于小件家具及文房的制作,大件家具用的极少。


图片

清中期 紫檀嵌牙点翠海屋添筹插屏


图片

图片

清 紫檀牙雕广州“十三行”图插屏


象牙可分为亚洲象牙和非洲象牙,象牙新者色白至浅黄色,象牙成器后颜色和纹理均发生变化,时间越久越明显。颜色由浅黄,至姜黄、深黄,再至浅棕色,或棕褐色。


色泽变化的同时,纹理也开始发生变化。从牙髓向外扩散的硬蛋白质组成的细管相互交叉形成密网状纹理,从径切面看如平行的细浪,横切面则具网纹、人字纹。


图片


象牙朝笏


骨制的家具,有一件骨镶象牙仿竹交椅,属于存世孤品。


此椅以骨制成,靠背板镶嵌象牙,椅圈和前后腿是将骨以铁销榫接而成,接缝处巧妙地雕为竹节,椅面大边及椅足下的托泥以木胎包镶骨而成。


图片

清中期 骨镶象牙仿竹交椅

故宫博物院藏


骨制家具中还有一类嵌骨家具,嵌骨家具的镶嵌材料主要以牛骨、马骨为主,另配以楠木、黄杨木、螺钿、玳瑁和大鱼骨等。


骨嵌用材多为红木、花梨等贵重木材,因其木质坚硬细密,不易变形,镶以骨嵌更显出古拙、纯朴。


图片

黑漆嵌骨官皮箱




舶来品的魅力



图片


珐琅作为一种瓷器舶来品能在中国扎根立足并且发扬光大实属不易,也更加凸显了它的独特魅力。这也是骄傲的中华文明对当时世界其他地区科技成果少有的肯定。


珐琅器,一种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


另一种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传入中国,成为珐琅彩。在家具中,多见掐丝珐琅,少见画珐琅。


图片

图片

明 撒螺钿珐琅面圆香几


珐琅制家具,有掐丝珐琅鼓墩、掐丝珐琅冰箱等;镶嵌珐琅的家具,大到座屏上整板的屏心,小到桌椅的包角,皆有实例。


图片

清 掐丝珐琅莲花纹冰箱


图片

清 掐丝珐琅寿字纹扶手椅



图片

黄花梨镶珐琅包角四件柜



因为珐琅瓷器的烧造成本居高不下,因而传世的珐琅家具数量稀少,难得一见。


除去以上介绍的之外,制作家具使用的非木材质所见还有点翠、青金石、绿松石、玛瑙、蜜蜡、玳瑁、寿山石、玻璃、织绣、料丝、葫芦等等。



图片

玳瑁标本


参阅 / 周默《中国古代家具用材图鉴》,文物出版社,2018年 / 张志辉《宫廷家具用材见闻》,《紫禁城》2014年10月刊


-  END  -


喜欢请点赞
提示信息
机械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