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明清家具研习社
榜爷说 民间家具与宫廷式家具和文人家具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表现出了一种原生态的粗犷鲜活,雄浑朴拙。 相信只要看过民间家具的人,都会被它那种蓬勃不息、欣欣向荣的顽强生命力所打动。
王世襄先生曾在晚年发出喟叹:“未临沧海难言水”。
他说自己研究了几十年的明式黄花梨家具,只是某一时刻、某些地区的产物。
以我国历史之悠久,疆域之广袤,民族之众多,无时无地没有家具。放眼来看,黄花梨家具所占的位置就很有限了。
故宫明清古典家具专家胡德生老师也曾说过,硬木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的一个小分枝。
胡老师的这个判断应该是很客观的,硬木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瞬,在明万历之前,古人也用紫檀,黄花梨,只是数量很小,没有成为主流家具。
Folk furniture “柴木”一词招惹了谁?
我们对民间家具的称谓历来都是“柴木家具”、“杂木家具”,其实这是两个很不悦耳的称谓。
柴木家具一名词的来源,据王世襄先生回忆,是在民国时期,京城修家具的木工用这个词特指紫檀、黄花梨等硬木之外的那些木制家具,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能见到的用榆木,榉木,柏木,楠木,杉木,核桃木,果木等等材料制作的家具。
木匠们当年用“柴木”,无非是说这些木料不值钱,跟柴火差不多,是一种蔑称,同时还有一种嫌贫夸富之义。
后来,受到西方的影响,一些家具商家把柴木家具称为“软木家具”。软木家具这个词的来源自是英文softwood。
西方人确实把硬木(hardwood)之外的木料称为软木,但在中文语境当中,所谓“软木”是指类似葡萄酒瓶塞那样的木质,所以用“软木家具”又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其实,软、硬木家具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在黄花梨没出现之前,榉木在江南地区一直是以硬木,准确的说是“细木”的身份使用的。
王世襄先生对家具用材始终抱有严谨的态度。在其著作《明式家具研究》中就没有柴木一说,而是将与硬木对应的木材称之为“非硬性木材”。
在长江以南,家具商家把柴木家具叫“白木家具”或“杂木家具”。
这种称为倒是有历史,也多少有些理由,因为木材在刚刨开的时候色泽都很浅,称白木,很形象,而且种类较多,一般人难以区分,统称为“杂木”,包罗万象。
Folk furniture 民间家具 · 常见木材
楠木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
桦木
产东北华北,木质细腻淡白微黄,纤维抗剪力差,易“齐茬断”。其根部及节结处多花纹。古人常用其做门芯等装饰。
蒲人对此极有感情,常镶嵌刀鞘弓背等处。唯其木多汁,成材后多变形,故绝少见全部用桦木制成的桌椅。
柏木
柏木有香味可以入药,柏子可以安神补心。柏木色黄、质细、气馥、耐水,多节疤,故民间多用其做“柏木筲”。
北京大堡台出土的古代王者墓葬内著名的“黄肠题凑”即为上千根柏木方整齐堆叠而成的围障。可取香气而防腐。可见其在木植中级别之高。
樟木
在我国江南各省都有,而台湾福建盛产。树径较大,材幅宽,花纹美,尤其是有着浓烈的香味,可使诸虫远避。
民间的樟木箱有衣箱、顶箱柜等诸品种。旧木器行内将樟木依形态分为数种,如红樟、虎皮樟、黄樟、花梨樟、豆瓣樟、白樟、船板樟等。
核桃木
山西吕梁、太行二山盛产核桃。核桃木为晋做家具的上乘用材,该木经水磨烫蜡后,会有硬木般的光泽,其质细腻无性,易于雕刻,色泽灰淡柔和。
其制品明清都有,大都为上乘之作。可用可藏。其木质特点只有细密似针尖状棕眼并有浅黄细丝般的年轮。重量与榆木等。
楸木
民间称不结果之核桃木为楸,楸木棕眼排列平淡无华,色暗质松软少光泽,但其收缩性小,正可做门芯桌面芯等用。常与高丽木、核桃木搭配使用。
楸木比核桃木重量轻,色深,质松,棕眼大而分散,是区别要点。
Folk furniture 民间家具收藏的“坑”
民间家具的选购首先应明确的是看重它的古典韵味与艺术风格。
因为,从数量上看,漆木家具的使用范围很大,所体现出的完美程度就相对于黄花梨、紫檀等硬木旧家具低很多。
所以,在挑选柴木家具时,抱定极高的审美标准显得极为重要。
但是这种独特的风格也是在明式的审美框架之内的,而不是天马行空,没任何依据。
今人对古家具的喜爱,更多是精神生活提高后对品位与美的向往。因此,一切都应以恰到好处为标准,切莫过犹而不及。
一味贪多而不考量自家整体风格和具体容量对柴木家具的选购,令家里显得拥塞而暗淡。
民间家具因其普遍,一直未能引起外界重视,但其中优质的精品部分,还是少数,确有其学术研究与收藏价值。
这一部分家具,更准确地说,是优质漆木家具,理应回归其应有价值与地位。
从民间艺术中挑精华很难,但民间艺术中一旦出现精品,那必定是横空出世的,其生命张力、饱满程度和原创性远远高于精英艺术。
中国传统民间家具是中国家具发展的基础,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和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间家具有个性,携带了大量的历史,人文、艺术和民俗的信息,工匠们可以尽情地把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对美的追求和理解倾注在所制作的家具上,创新之举随处可见。